中医思维导图 补虚中药-补阴类中药 补阴类中药药性大多味甘性寒凉质润,具有滋养阴液、生津润燥之功,兼能清热,主治阴虚津亏证。 补阴包括补肺阴、补胃(脾)阴、补肝阴、补肾阴、补心阴等,分别主治肺阴虚、胃(脾)阴虚、肝阴虚、肾阴虚、心阴虚证... 07/21评论 阅读全文
中医思维导图 补虚中药-补血类中药 补血类中药大多甘温质润,主入心、肝经。具有补血的功效,主治血虚证,症见面色苍白或萎黄,唇爪苍白,眩晕耳鸣,心悸怔忡,失眠健忘,或月经愆期,量少色淡,甚则闭经,舌淡脉细等。有的兼能滋养肝肾,也可用治肝肾... 07/21评论 阅读全文
中医思维导图 补虚中药–补阳类中药 补阳类药物味多甘辛咸,药性多温热,主入肾经。以补肾阳为主要作用,肾阳之虚得补,其他脏腑得以温煦,从而消除或改善全身阳虚诸证。 补阳类中药主要用于肾阳不足,畏寒肢冷,腰膝酸软,性欲淡漠,阳痿早泄,精寒不... 07/21评论 阅读全文
中医思维导图 补虚中药-补气类中药 补气类中药性味多属甘温或甘平,主归脾、肺经,部分药物又归心、肾经,以补气为主要功效,能补益脏气以纠正脏气的虚衰。补气又包括补脾气、补肺气、补心气、补肾气、补元气等具体功效。 补气药的主治有:脾气虚证,... 07/21评论 阅读全文